读过龙应台的《孩子你慢慢来》,感受着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内心那丰富、激烈的冲突,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,表现出那深刻的、浓厚的母爱。
的确,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,不难;难得的是会蹲下来,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——我们是一样的生命,我们彼此尊重,我们一起成长。
在一个个百无聊赖的日子里,我反复读着这本书。我逐渐意识到,养育孩子,是一堂我未曾毕业的“人生课”。
我的儿子叫球球,今年2岁多了。2015年9月,我们有幸加入了“爱贝”早教中心这个大家庭,开始了漫长的早教之路。
第一次来到早教中心,球球对眼前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,这儿看看,那儿摸摸,七彩如童话世界般的早教中心让他兴致勃勃,也让我仿佛回到了童年。但刚开始的学习活动并不顺利,可能是插班生的缘故,一直习惯了独自在家的球球很不适应早教的学习:他不会主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;不愿意坐下来吃水果;不懂得上课时要安静地聆听……这一切都让我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身为妈妈,又同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一度伤透了脑筋,难道我的孩子就是这样一个不合群的“皮大王”吗?
欣喜的是,早教中心的老师们都颇有耐心。每次区域活动时,老师都会有意无意地亲近孩子,教孩子怎样玩玩具,怎么有礼貌的交谈。老师还在每一次看见孩子时,热情地拥抱孩子,每一次结束时,送孩子小贴纸,友好道别。更令我想不到的是,早教中心每学期都会有一本配套的亲子互动书和光盘,帮助家长在家和孩子更好地互动、游戏……
因为有了这些帮助,我不再彷徨,不再沮丧,对孩子、对自己又有了信心,也有了规划。
改变就是现在。我开始为自己的孩子“私人制定”成长计划:在家时,定时定点吃饭、吃水果;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好习惯;玩好玩具要归位。外出时,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主动和他人打招呼;学会分享玩具,学会谦让;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;不准乱发脾气。当然,我自己也有改变,我会多陪伴他,给他讲故事,跟他讲道理,时常蹲下来和他说话。
教育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的时候,因为孩子就像一个“未知数”,跳跃的思维永远不会明白你的急切,这个时候,我会放慢自己的脚步,我会不说话给他冷静思考的时间,我会以身作则一次次地示范正确的动作……一切就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,而我,在静等花开。
还记得跑跑班换跳跳班时,从原来的吴老师换成了现在的李老师。我预先就给他打好了预防针:“宝宝,这学期开始你的老师就是李老师了哦!”“不要,我要吴老师。”他稚嫩的声音清楚地说出了他的想法。我接着开导他:“李老师那里有好多新的玩具呢!那些你都从来没有玩过哦!你想玩吗?”一听玩具,他来了兴致:“宝宝要的。”“对呀,那你就得跟李老师成为好朋友,那李老师才会和你一起玩哦!”谁知他一听,又急了:“不要不要,我要吴老师。”也难怪,吴老师对她很好,跟他感情深厚,原来我儿子这么念旧啊!我再次出招:“可是,你想玩李老师的玩具吗?”“想啊!”“李老师只和她的好朋友一起玩哦!”他陷入了沉思。其实,别看宝宝小,他们也在逐渐建立自己的思想。现在,他可喜欢他的李老师了。
更令我高兴的是,如今的他已经非常适应早教的学习生活:升国旗时,他庄严肃立;吃水果时,他与老师、同伴分享;做操时,他努力学着老师的动作;上课游戏时,他也不争不吵不闹……这一刻,或许是身为妈妈最幸福的时刻;这一刻,我看到了孩子蹒跚前进的努力和自己的渐渐成熟。
我眼中的早教,没有什么深入浅出的大道理,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,而是用爱交汇的成人和孩子携手共同的成长。感谢一路有早教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,感谢早教中心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。孩子,你慢慢来,因为前方的路还很长,因为妈妈也还在学习,因为我们不急着长大,我们要一步一步稳稳地走。